11月3日,记者在凤鸣镇清江村生猪养殖场看到,两栋各五层楼的标准化猪舍基建工程已经完工,种猪圈、育肥圈、分娩舍布局错落有致,通风扇、蓄水池、场区道路硬化均已完善。工人师傅正在对智能化环控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接下来将对场地等进行消毒、清扫,预计今年12月底可投入养殖。
“如果猪有发烧发热等情况,在电脑系统里就可以检测体温;一层楼1000多头猪,投食仅用一分钟。”说起智能化程度,该养殖场负责人邹兴平显得信心十足。
凤鸣镇清江村新建生猪养殖场是我县落实重庆市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项目之一,占地面积约300亩,投产后将为我县新增生猪产能5万余头,其中种猪2530头、仔猪1.75万头,优质商品猪3万头。该养殖场不仅是目前我县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也首开了楼层式养殖先河,节约了土地资源。
除了规模化以外,智能化是其最大的特色。整个养殖场由重庆市畜牧总站专家设计,配备先进的除臭系统、负压送风系统、全自动化料线与水线系统、自动化环控系统、无害化处理系统。粪污实行沼、果、菜一体化处理利用,做到零排放。零污染的生物防控系统,实行全自动智能化、数据化管理系统。一台电脑就能实时查看猪舍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无需饲养员进入,从育肥猪进圈直到出栏都在电脑监控下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人畜接触,更加安全、高效。
为兼顾生态环保效益,该猪场采取水泡清粪工艺、机械刮粪工艺,经干湿分离后,固体粪污经异位堆积发酵生产粪肥;液体粪污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净化、贮液池沉淀后还田种植柑橘、蔬菜等,通过“猪一沼一果”种养结合模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切实践行绿色环保养殖,实现猪场的智能化与资源化利用。
除了清江村,凤鸣镇桂泉村的一家新建生猪养殖场同样在规模、环保、智能上实现了转型升级。该养殖场采用“分段分片”集约型布局、模块化设计建造等创新技术,巧妙利用地形特点将猪舍进行自然隔离,形成了一座座独立猪舍。负责人李均介绍,猪舍主要分为三大区,育肥区、种猪区和产仔配套区。分区建设的好处在于有利于瘟疫防控,不相互感染。猪舍同样采用自动饮水器、自动上料线等全自动化养殖设备,实现“智能化”投养。
该养殖场项目占地总面积110亩,年出栏商品猪可达1万头。项目采用公司+村集体、养殖场的“2342”托养模式运作建设一体化生猪养殖场,将扶贫产业与集体经济相结合,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对加快我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猪肉是我县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为加快生猪产能恢复,保障市场供应量,我县积极借助新兴技术及先进管理方式,加快传统养殖管理方式升级转型,实现智能化、数据化、情景化、现代化的养殖管理方式,推进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地定畜、种养配套、适度规模”原则,我县将重点做好保障养殖用地、落实补助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鼓励和支持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对于能繁母猪达到50头、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给予财政补助20万元;另一方面,将积极引导支持生猪复养和养殖场扩产增效。
在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过程中,我县将环保达标作为前置条件,要求建设高床漏缝式圈舍,采取机械干清粪及水泡粪、异位发酵床等节水减量与无害化处理,粪污以异位发酵工艺处理为主,沼气池厌氧发酵工艺处理为辅,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另外,我县还财政投入5000万元,对全县20头生猪当量以上的1515家养殖场实行了粪污整治。
今年以来,我县生猪产业形势较好,新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单元203个以及2个种猪场建设,预计新增生猪产能24.3万头,目前新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总体建设进度已完成83%;生猪复养86家,新增生猪产能10万头。截至目前,我县生猪存栏56.6万头,累计生猪出栏68.4万头,有效保证生猪产品市场供给,基本上稳定了“菜篮子”工程。
按照目标规划,至2022年,我县生猪年出栏量将达到100万头,自给率达114%。(云阳网记者 陈小娅)来源:云阳网